陈月辉,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济南大学副校长。近年来主要从事于混合型计算智能算法及其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与企业联合承担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共发表论文280余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其中SCI论文70余篇;提出原创模型柔性神经树,4篇代表论文入选ScienceDirect最热论文,系列论文获得他人引用超过1000次。 1. 2008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8029); 2. 2016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 2015-2019年,连续5年入选爱思维尔高被引学者榜单; 4. 2015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5. 201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6. 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7. 2010年,山东省教育先进工作者; 8. 200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9. 2008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10.2007年,美国WORLDCOMP 07杰出贡献奖。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智能,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 |
|
杨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原国家建材总局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任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软件工程教指委委员,山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ACM SIGCSE中国副主席,ACM济南分会主席,国家863计划制造业信息化主题山东省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省委保密委员会技术咨询专家组组长。带领科研团队于1995年在省内率先建设了大规模的计算机校园网并首批接入CERNET,开拓了智能网络、国产数据库应用、网络处理器及FPGA高速网络处理技术等重要方向,主持建设了济南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在计算机网络方向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相,山东省计算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2项。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水泥材料计算机模拟仿真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开发建设了面向水泥材料设计的“网格计算”环境,为计算材料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的主要成员,十几年来同合作者共同致力于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和国产软、硬件的应用,开发了先进、适用的工业控制系统软硬件及水泥、化工行业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EI收录80余篇。获得“山东省信息产业行业先锋”、“山东省CIMS工程先进个人”等称号,并同合作单位一道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为山东省CIMS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和网络环境下的材料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
|
冯志全,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校级A1特聘教授岗,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方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形图像学报》等期刊审稿人、国际期刊《The Open Virtual Reality Journal》和国内期刊《工程图学学报》编委,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ACM SIGCHI专委会成员,计算机图学专委会委员。对多模态输入、感知、融合、交互、呈现等关键科学问题展开原创性研究,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多种交互模型的融合共存、融合多模态交互意图的深度理解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该方向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50多篇,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取得发明专利30项;该方向在手势、体感交互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公认的一个研究特色,所在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项目和“多模态自然交互的虚实融合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项目研究基地,承担我国在中学实验和课堂教学模式领域的重大研究任务,为构建优质教学资源远程教育的共建共享、更好地阐释和展现科学原理提供新理论和新模式,适应国家教学资源严重不平衡、尤其是我国边远山区教学和实验条件严重匮乏的重大战略需求。 主要研究方向: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共融机器人。 |
|
陈贞翔,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主任。CCF高级会员,ACM济南主席,CCF YOCSEF济南2018-2019年度主席,CCF济南分部2020-2022年度副主席,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超过400万元。在基于网络行为的移动恶意应用检测方面取得多项突出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IEEE TIFS、IWQoS等领域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部分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授权发明专利17项,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受到通信领域国际知名公司关注,已实施10项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授权公司使用。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承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首批案例库建设项目,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相关课程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山东省思政示范课。作为项目负责人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发了开放服务的学位认证支撑平台,已服务学位认证200余万人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各项成果的支撑下,获济南市高校自主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称号、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行为测量、智能数据安全、大数据处理等。 |
|
董吉文,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校级A3特聘教授岗。现任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分与应用分中心常务副主任,2012年至2019年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军民融合专项等)、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20余项研究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出版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和《编译原理》,其中主编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C语言程序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山东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CCF济南分部主席、ACM济南分会秘书长。 研究方向:遥感影像解译,数字图像处理。 |
|
李金屏,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2018年度获得“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称号。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研究课题涉及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优化算法等理论和相关应用。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委(CAAI-ML)、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CAAI-PR)、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CCF-AI)、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CCF-CV)、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委员(CSIG-MV)、中国逻辑学会非经典逻辑与计算专委会委员。还担任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SDAAI)、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视觉应用与智能技术专委会主任(SDAAI-VI )等。作为负责人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同时,还积极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先后解决了机器人更换跌落开关作业视觉伺服、档案扫描件的矫正处理、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架空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走廊入侵报警系统、基于数字媒体分析技术的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子午线轮胎缺陷检测等项目相关技术难题。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先后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获得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 |
|
曲守宁,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教育技术与网络信息中心总工,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集成与知识发现。主持或参加了国家“863” 计划“山东省国产数据库信息集成平台及其应用示范”、山东省攻关计划“基于国产数据库的系列软件开发及其示范”、山东省重大专项 “基于云平台的电力系统信息集成及其整体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基于网络环境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山东省教改基金“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基于KDD的研究生学习指导系统”等项目,以及“基于云平台的文本计算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流程对象知识发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等多项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 主要奖励包括“基于国产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示范”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NAT的网络防护技术及IP地址监测系统”获山东省计算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Windows/NT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及自动阅卷系统”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关联规则的相关性分析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三等奖。 近五年发表被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50余篇。 |
|
彭京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特聘教授。曾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CCF多媒体技术专委会成员。在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中的若干领域展开原创性研究,在三维模型压缩、图像显著性检测、人体运动的检索、分析与识别、基于图像的人脸分析与建模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在ACM SIGGRAPH、IEEE ICCV、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CCF-A类会议/期刊以及JCR-1区期刊中所发表的论文10余篇。所发表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力,目前被引用约1700次。曾经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几何处理、智能图像与视频分析、医疗图像处理。 |
|
张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引进人才,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方向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智能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评审专家,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003-2004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2005-20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出站,2015-2016年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师从著名的IEEE Fellow--Edwin Hancock教授。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博导类)。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横向项目、成果有三十余项。发表SCI/EI论文120多篇,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申请和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的独著双语和编著教材五部。指导博士、硕士109人, 其中指导博士12人(已经毕业的博士生7人),指导留学生硕士19人(已经毕业的留学生硕士12人)。主要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医学图像处理和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领域是自2000年开始研究的项目、成果有三十余项,经济效益好。图像处理主要研究虚拟手术和医学图像处理,项目有十余项,取得一定的成果,正在试图有所突破。生物信息学主要研究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分子对接方法,是本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做博士后时确立的研究内容,研究得深入,取得了突破,提出了新的智群算法-拟蛇算法和模型, 2010.12月获得国家专利(ZL2008 1 0209785.8) 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医学图像处理和生物信息学。 |
|
周劲,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山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15-2018年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 TC9.1 秘书长,2017-2019年任济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自动化学报》、《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等期刊审稿人。荣获IEEE SMC 学会Franklin Taylor 最佳论文奖,在IEEE TFS、TNNLS、TSMCS、TC、TITS 等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等科研项目1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济南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山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目前围绕数据特征提取与知识发现开展原创性研究,在子空间聚类、多核聚类、分布式聚类、迁移聚类、深度聚类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智能计算、数据挖掘等。 |
|
赵秀阳,男,1974年11月出生,博士,济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智慧医疗和数字几何处理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项,其它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6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 在《Computer-Aided Design》、 《Information Sciences》、《Applied Soft Computing》、《Neurocomputing》、《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30余篇。 |
|
王琳,博士,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18年)、山东省省优青获得者(2015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获得者(2016年)、ACM济南新星奖获得者(2015年)、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获得者(2013年)。2011年于山东大学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学位,2015年-2016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2018年担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兼职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17年至今担任韩国水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担任ACM SIGCSE中国区理事,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ACM济南分会秘书长,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组织工委秘书长,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首届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论坛(CCF YOCSEF)济南学术委员,国际会议SPAC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等学术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1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中国科学》等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上述方法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反向建模。 |
|
彭立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2015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赴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访学一年,并受邀成为奥塔哥大学信息科学系Guest Lecture,2020年获奥塔哥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CCF高级会员,IEEE会员,ACM会员,CCF互联网专委会委员。多次担任PiCOM、ITNAC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SPAC等会议分会主席。国际著名期刊JSAC、Information Sciences、IEEE Tra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ing、Applied Soft Computing等审稿人。在机器学习领域原创性提出数据引力学习理论,并在非平衡学习、群智能算法等领域开展一系列重要研究,结合网络流量行为分析技术,在早期流量识别、视频流量识别、网络异常行为识别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企业联合项目多项。先后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多项,以及山东省高校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奖、济南市科技进步奖等厅局级、市级奖励数项。近年来在TKDE、ACM Trans. on Internet Technology、Information Sciences、Parallel Computing、Applied Soft Computing、IWQoS、Computer Communications、《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重要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行为分析,机器学习,进化计算。 |
|
张玉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CCF会员。200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863子课题1项、工信部子课题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1项;作为主研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基于PPC和VxWorks的DCS系统过程站研发”、“基于DSP的车辆识别技术开发”、 “可编程超高频RFID读写器产品开发”、“基于物联网的UHF RFID读写器和中间件关键技术”等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获得专利2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0篇。 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 |
|
孟庆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校级A3特聘教授岗。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在智能计算、非线性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信息处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方向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1位);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第4位)。在国内外发表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学术论文共45篇,其中SCI收录13篇(第一作者11篇,通讯作者2篇),顶级会议论文3篇,EI收录30篇(第一作者10篇,通讯作者20篇),其中SCI影响因子2.0以上的6篇,1.2以上的7篇。于2015年以访问学者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School of Electrical, Comput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访学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计算、非线性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
|
李念强,男,1970.12.12出生,汉族,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多年来培养硕士近40名。 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据采集技术及系统设计》两部教材。一直从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FPGA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论文SCI检索1篇,EI检索近30篇, ISTP检索3篇。 研究开发了《智能枪柜管理系统》,通过了公安部鉴定。已在山东省多个地市的公安系统得到应用,实用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农作物病虫智能测报技术集成与应用》;主持开发《山东省病虫害物联网实时监测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开发》,已在山东、甘肃、内蒙、天津等地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发《振动时效综合分析系统》已在社会上推广;开发了高校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单片机综合实验系统、EDA(FPGA )综合实验系统、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数据采集实验箱、嵌入式综合试验系统、数字电路试验系统、模拟电路试验系统、电路分析试验系统、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平台等试验系统已在国内数十所大学得到应用;主持开发的《铁路移频信号综合测试仪》已在多个铁路局得到应用;主持开发了《工业现场自动加料系统》,已得到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图像识别与信号处理、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仪器设计 |
|
刘鹍,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A3特聘教授岗,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数据与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遥感协会智能解译专委会专家委员。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遥感影像解译单元、分类方法、解译认知等方面展开应用研究,研发的解译系统集数据管理、影像解译、要素提取、质量检查、成果入库于一体,实现了地物要素半自动提取与智能解译;对大数据在线网络舆情的挖掘、方法和预警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提出了融合词向量的情感分析模型和融合词向量聚类的推荐模型;对国产数据库应用、信息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展开应用研究,研发的 “全省分布式一体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服务143所高校,总计服务博、硕、本科生200余万人次,研发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体化管理支撑平台”服务全国68家硕士、博士培养单位。主持和参与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防科工局高分专项、山东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和山东省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和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计算机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学方面,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连续10年荣获济南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荣获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和“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网络舆情分析,自适应学习 |
|
孙润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济南大学信息管理处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成员、山东省第二届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组织委员会委员。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合作课题等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山东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国际会议和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余项。科研获奖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计算机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获奖包括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曾主讲课程包括研究生云计算与物联网概论、网络系统服务与管理,本科生计算机系统平台、网络协议、网络管理、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多层交换技术与应用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云计算、大数据、计算机网络管理等。 |
|
荆山,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一流课程负责人,济南大学优秀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兼任山东计算机学会委员、CCF济南分部委员、济南计算机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科创中国”未来网络专业科技服务团特聘专家。 长期从事《路由与交换》《高级网络工程技术》《网络与服务工程》等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指导工作,指导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86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案例库、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 |
|
韩士元,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济南分部执行委员、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秘书长,IEEE Trans. Cybern.、IEEE Trans. Fuzzy Syst.、IEEE Trans. SMCS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面向复杂网络系统,以“智能感知-系统建模-优化控制”协同融合为主线,在交通流智能预测与最优调度、智能网联车辆协同控制、车辆智能悬挂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奖励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各一项;依托所取得科技成果,在IEEE Trans. SMCS、IEEE Trans. Fuzzy Syst.、J. Frankl. Inst.、IEEE Conf. SMC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2019年ACM济南新星奖,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系统与控制,交通数据智能分析及应用 |
|
岳文静,电子工程工学博士,济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CCF集成电路会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山东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工作委员会会员,Optica、Nanoscale、Optics Express、Chinese Optics Letters等国际顶尖期刊审稿人。从事智能感知芯片、柔性电子学、微纳光子学、超表面、光学信息加密芯片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韩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等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集成电路研究创新团队骨干人员,且依托于中韩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作为联合主席和韩国光云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器件应用中心(NDAC)”共同举办“纳米器件及ICT应用”国际会议。截止目前,已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信作者在Matter、Small,Laser & Photonics Reviews,Nanophotonics,Opitcis Express等领域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篇。上述代表性成果被中国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内的国内外顶尖学者团队及科研单位积极评价和方法引用,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感知,柔性电子学,微纳光子学,超表面,光学信息加密芯片。 |
|
马坤,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校级A2特聘教授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行负责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省级科研平台的技术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项目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AAI、JPDC、The Computer Journal等高水平刊物/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1部在Springer出版社下载量超过4600次。近三年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济南计算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获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二等奖1项。近三年组织ISDA、IBICA、ICCET等国际会议,作为编辑出版会议集6部。担任山东省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企业评估会评专家、山东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等。多项专利成果转让“山东舜网”、“山东思正”等企业使用,解决了舆情监测系统访问瓶颈问题,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近三年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名单竞赛获奖12项。 主要研究方向:互联网数据分析、大数据核心算法、多源数据融合 |
|
杨晓晖,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校聘青年龙山学者,CCF YOCSEF济南学术秘书(2021-2022),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2014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1.09-2012.10赴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博士联合培养,2019.08-2020.04赴新西兰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研究访问,主要从事图像/视频处理、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科学、电子学报、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ICIP、IEEE ICASSP等国内/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IEEE Transaction on Broadcast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ICME、IEEE ICIP等国际期刊和会议审稿人。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济南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项。 主要研究方向:图像/视频处理,人机交互 |
|
牛四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校级A2特聘教授岗。2016年博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10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全额资助留学斯坦福大学。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外派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等7项研究课题。先后在IEEE系列会刊、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Fusion、Ophthalmology等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索引学术论文18篇,1篇文章连续五年(2017、2018、2019、2020、2021)入选前1%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专著1本,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国际计算机协会中国理事会授予济南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南京理工大学校优秀博士论文奖励。担任《中国图形图像学报》、IEEE系列期刊、ACM MM、MICCAI等国际期刊/会议的审稿人、IWPR2018国际会议的组委会主席、第12届ICGIP国际会议Session Chair、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通讯委员、CAI机器学习专委会通讯委员、ACM济南执行委员、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兼秘书、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视觉应用与智能技术专委会秘书长。 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诊断,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模式识别,人工智能。 |
|
纪科,博士,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校级A3特聘教授岗。2016年6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博连读。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推荐系统、信息检索、智能信息系统等。近五年主要开展机器学习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与个性化推荐、互联网虚假新闻识别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于《Knowledge-Based Syste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Neurocomputing》、《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等人工智能领域著名中英文期刊及会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其他企业横向课题。 |
|
王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专委会委员,“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2017-2018)。2010年进入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计算智能理论与应用、生物信息处理、计算神经生物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拓展了混合型计算智能理论与方法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研究、真实神经元放电模式分析鉴定中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1项。在《TCBB》、《BMC Bioinformatics》、”ICONIP”等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1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人获国家奖学金。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智能,生物信息处理,神经信息编码。 |
|
杜韬,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国产数据库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联系人, 《Knowledge-based system》、《Clustering computing》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对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准确性、实时性、参数自适应调整等关键科学问题展开原创性研究,结合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与工业大数据采集技术,在工业智能控制理论、工况分析、设备监测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该方向目前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50多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4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取得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30余项;该方向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应用领域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了有效助力。 主要研究方向:聚类计算,工业数据流处理,动态机器学习。 |
|
郭庆北,博士(在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中的分类、目标识别和语义分割等任务,针对各种任务,进行构建深度模型,对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压缩与加速,自动模型搜索以及计算机视觉相关的注意力等研究。该方向在Neural Networks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多篇,取得发明专利3项。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CV),模型压缩与加速,自动框架搜索(NAS),注意力机制。 URL: https://github.com/QingbeiGuo/ |
|
徐涛,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遥感图像处理、人机交互,是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委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人工智能解译专委会专家委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主持体育总局研究项目等十余项,在SCI源刊Information Science、IET Image Processing、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以及EI检索国内外会议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高分山东山东中心和济南大学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任职进行技术研发,目前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高分卫星数据应用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图像分割算法和变化检测算法研究以及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遥感图像处理,人机交互。 |
|
吕娜,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各种模态的人体运动数据处理,包括运动数据的识别、检索以及生成算法。在《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Computer Animation and Virtual Worlds、IEEE ICASSP等国内/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项,主持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参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图像/视频处理 |
|
张波,男,博士,副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执行负责人,山东计算机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委会委员。 近年来一直从事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兴趣为公钥密码算法设计及形式化分析。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纵向课题3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在计算机学报、通信学报、IEEE Internet of Things、IEEE Systems Journal、Information Sciences、ICA3PP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签名、数字签密、体感网安全、物联网安全等。 |
|
赵川,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CCF互联网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专委会委员,山东计算机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委会委员,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后(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博士后项目),《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密码学报》《IEEE TDSC》等期刊审稿人,长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密码学和隐私保护领域的科研与教研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软件学报、密码学报、电子学报(英文版)、Information Sciences、Computers & Secur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等;目前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核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解放军总装备处预研项目4项。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安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区块链与安全计算。 |
|
牛冬梅,博士,讲师,研究生导师,图学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CCF会员。面向非刚性三维模型快速、准确检索,在非刚性三维模型显著点检测、特征描述、图匹配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各一项;依托所取得科技成果,在Information Sciences、Neurocomputing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学,科学计算可视化 |
|
赵慧,博士,讲师,研究生导师,Neural Networks, Neurocomputing, IEEE Trans.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面向复杂网络系统,以“场景分析-系统建模-分析控制-安全应用”为主线,基于复杂动态网络、神经网络探索其稳定性、同步控制行为以及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目前已在《Neural Networks》、《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Nonlinear Dynamics》、《Neurocomputing》(和《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等期刊上发表复杂网络有关的SCI期刊论文近三十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十几篇。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网络,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同步控制研究与应用 |
|
张春伟,工程博士,IEEE会员,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赴韩国光云大学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访学,从事集成电路工艺及可靠性研究、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智能感知芯片设计方面的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与山东省高等学校集成电路研究创新团队研究计划。已发表SCI检索论文、国际会议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7项已授权。 主要研究方向:集成电路器件及工艺研究,高压大功率器件设计,智能感知芯片设计。 |
|
高希占,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校级A3特聘副教授岗。2019年博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民用部分)等研究课题。围绕所在研究方向,先后在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Applied Soft Computing等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索引学术论文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获得南京理工大学校优秀博士论文奖励。担任IEEE TNNLS、Neural Networks、ICPR等国际期刊/会议的审稿人、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通讯委员、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视觉应用与智能技术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人工智能。 |
|
高嵩,工学博士,中国光学学会会员,济南大学A2特聘岗教授,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纳光子学,聚焦于光学超表面等微纳光子器件的物理机制与功能应用研究。同时,拟对新一代信息光电集成器件(超表面+忆阻器)开展基础与应用的初步探索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项,立项经费累计39万元。已发表SCI检索论文31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论文10篇,包括中科院分区一区期刊论文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韩国发明专利8项。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得到了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工程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复旦大学、杜克大学、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外顶尖学者团队及科研单位研究团队的积极评价和方法引用,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微纳光子学、光学超表面。 |
|
阚皞,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济南大学A2特岗教授,从事气体传感器、光电探测器方面研究,已发表SCI检索论文16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论文8篇,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得到了包括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在内的国内外顶尖学者团队及科研单位研究团队的积极评价和方法引用,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探测器、气体传感器 |
|
郭海君,工学博士,IEEE会员,从事集成电路器件及工艺研究、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工艺、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检索论文、国际会议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论文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4项已授权。 主要研究方向:集成电路器件及工艺研究,高压功率器件研究。 |